平凉市地方性法规集中宣传④:《平凉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解读(二)

               来源:平凉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5-01-15 17:11
分享: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紧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实际,全面宣传解读平凉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立法成果,着力提升地方性法规在全市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知晓率、普及率,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聚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平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本期对《平凉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进行解读。

一、什么是扬尘污染?扬尘污染有哪些危害?

    答:扬尘污染,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矿产资源开发、道路运输、物料堆放、城市绿化和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等活动,以及裸露地面产生的一定粒径颗粒物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扬尘污染严重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扬尘中的微小颗粒物(如PM10PM2.5)进入人体呼吸道,可能引发咳嗽、气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暴露在扬尘环境中,特别是对老人、儿童和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可能增加肺部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扬尘中的病菌和病毒可能附着在颗粒物上,通过空气传播,导致流行性疾病的传播。

二、《平凉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颁布背景是什么,对改善空气质量有哪些积极作用?

答:扬尘污染源分布广泛、种类较多,涉及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工业扬尘、物料堆场扬尘等等,“十三五”以来,平凉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强力攻坚,全市空气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和有效巩固。但是,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施工、道路施工、物料堆放、交通运输等生产活动产生的扬尘污染依然严重,不同程度地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根据平凉中心城区大气污染监测数据及成因分析,建筑工地、市政建设等各类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扬尘污染依然严重,是导致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上升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制定《平凉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通过地方立法为防治扬尘污染提供有力法律支撑,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得力抓手,更是解决平凉扬尘污染防治突出问题、改善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法律保障。通过《条例》的实施,更好的解决辖区内建筑、市政、城市绿化、道路建设和水利等建设工程,矿产资源开发、矿山环境治理、河道整治和河道采砂等扬尘污染突出问题,有效提升空气质量。2021年以来,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等六项主要监测指标远低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

三、生态环境部门是如何推动《条例》宣传、贯彻落实的?

答: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作为扬尘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部门,我们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贯彻落实:一是强化普法宣传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送法入企普法宣传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座谈等形式进行法规宣讲、答疑解惑,进一步提升企业法治意识,筑牢守法底线,为企业绿色发展贡献生态环保力量。市、县两级行业监管部门着力提升执法水平,对相关业务人员、执法人员进行全覆盖、系统化培训。利用“6·5”环境日、“8·15”生态日、“12·4”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让《条例》进企业、进工地、进社区,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条例》实施营造良好氛围,累计进企业、进工地宣传231次,发放宣传材料约7693份,悬挂宣传横幅标语2308条。狠抓监督落实市、县环委办每年在《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中对扬尘污染防治专章作出部署,把扬尘污染防治作为六大攻坚战之一,提出严格要求。先后印发《平凉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督查方案》《平凉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市区一体督查方案》,建立市级领导月督查、部门周督查、县(市、区)周巡查工作机制,将扬尘污染防治列入重点督查内容,定期督查、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同时,建立中心城区扬尘管控周检查、旬调度、月通报制度和领导包片、监督人员驻点的监管机制,扛稳抓牢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监管责任。三是从严执法监管。坚持把《条例》监管落实作为维护法律尊严、推动《条例》实施的重要手段和制度保障,先后组织召开扬尘污染防治推进会、告诫约谈会11次,牵头开展中心城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联合督查35次,累计抽查在建房屋、市政单体工程406项,现场检查交办问题301条、下发《扬尘问题整改通知书》92份、大气污染突出问题整改交办单31期,有效助力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改善。始终坚持执法亮剑、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对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力的发现一处查处一处,202110月份以来,生态环境部门查处工业企业扬尘污染案件104件,有力倒逼工业企业落实《条例》扬尘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