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政策解读

               来源:平凉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2-02-12 10:38
分享:

  《平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并印发,现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底线性任务,高度重视、高位部署并推动落实,全面完成了“十三五”环保约束性指标,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呈现出绿色发展支撑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逐步加快的良好态势,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但是,当前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尤其在巩固陇东重点生态功能、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短板,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5月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周密部署下,在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新部署要求,聚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改善,紧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大决策部署,紧密衔接《甘肃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平凉市“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市级有关专项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立足市情实际,编制形成了《规划》。 

  二、《规划》基本概况 

  《规划》共6章3.1万字,认真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平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研究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规划现状水平年为2020年,规划水平年为2025年。 

  三、《规划》主要内容 

  1.第一部分为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重点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一是认真实施“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主要目标指标全面完成。二是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立市根基逐步夯实。三是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崛起步伐不断加快。四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五是持续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力度,生态屏障作用充分发挥。六是着力加强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突出环境问题有效解决。同时,深入分析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困难挑战和战略机遇。 

  2.第二部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指标。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扣“三新一高”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3659”发展思路,把“绿色平凉”作为首位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生态振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突出环境质量改善、污染防治攻坚、环境问题整改“三个重点”,强化执法监管、监测监控、风险防范“三种能力”,补齐污水收集处理、乡村环保设施、固废危废处置“三块短板”,紧盯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的奋斗目标,推动实现全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基本原则是:生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转型;全面系统谋划,整体统筹推进;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依法治污;着眼改革创新,提升监管水平;深化责任落实,多方全民共治。目标指标是:到2025年,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碳排放强度稳中有降,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其中,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污染减排、污染防治、农村环保、监管能力等环境质量指标均控制在国家和省上下达的目标值以内,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3.第三部分为重点任务。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持续优化结构,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主要包括优化产业布局,严控“两高”行业准入、加快产业绿色升级转型、加强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大力改善能源供给结构、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发展现代特色循环农业。二是协同增效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包括多举措开展大气环境协同治理、统筹协调推动“三水”质量提升、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风险管控。三是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推进碳排放达峰。主要包括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扎实推进碳排放达峰行动、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四是加强乡村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主要包括集中连片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五是深化生态文明,巩固提升生态屏障安全。主要包括继续推进各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流域生态治理和生态立市建设、加大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力度。六是提升能力建设,不断强化环境风险管控。主要包括提高生态风险管控能力、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深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强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控、健全饮用水源地风险管控、落实环境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执法业务水平。 

  4.第四部分为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围绕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环境管理智能体系建设,包括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形成生态环境可持续改善的科技支撑长效机制;优化生态环境智能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现代化法治体系;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化参与与监督现代化;强化创新绿色金融现代化体系等方面建设,建立各市直单位、区县的垂向和水平管理网络,采用“云、测、管、治、融”五位一体的新手段和“云网通、数据通、业务通、应用通、服务通”强化各部门间的有效高效衔接,落实各方责任,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5.第五部分为支撑规划的重点工程。围绕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水环境质量改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温室气体减排等七大领域,谋划了“十四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145个,投资估算147.58亿元。 

  6.第六部分为组织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保障。二是完善制度体系。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四是加大资金投入五是深化宣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