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典型案例系列宣传③
来源:平凉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5-05-19 17:47 |
编者按: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5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在今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展示我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果,自5月16日起,将遴选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典型案例在“平凉生态环境”微信平台陆续推送播出,以发挥示范引领和宣传作用。
—伏波镇水志·古老的爬行动物中华鳖
近年来,灵台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积极主动恢复珍稀水产种质资源数量,严厉打击各种非法捕捞和破坏中华鳖种质资源的行为,通过新技术培育和增殖放流鳖苗,为达溪河中华鳖种群的繁衍可持续奠定了基础,有效遏制了中华鳖种质资源衰退,维护了水生生物多样性,初步实现了达溪河“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目标。
为拯救中华鳖这一本土物种,依托灵台县梨园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启了人工繁育达溪河中华鳖的漫长之路,抽组专业技术人员,常年驻守合作社指导开展人工繁育,先后从收集本地原种、建孵化池、购置龟鳖孵化机等,探索中华鳖的孵化繁育技术,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至目前已掌握自动孵化机孵化和稚鳖保育箱保育两项技术。2023年,实施了中华鳖繁育设施改造提升项目,新建孵化车间60平方米、亲鳖产卵房及产卵沙床129平方米、亲鳖养殖温棚280平方米、饲料车间75平方米,购置稚鳖恒温保育温床45个、全自动智能龟鳖孵化机4台、孵化车间采暖保温设施1台、孵化车间采暖保温管道设备8组,硬化场区980平方米。目前合作社养殖水面达到100亩以上,建有稚鳖养殖池15亩,幼鳖养殖池35亩,种鳖养殖池50亩,实现了批量孵化和规模化养殖,极大地提升了合作社扩繁育种能力,年繁育苗种数量由原来1.3万只扩大到10万只以上,解决了增殖放流苗种不足的问题,为甘味“灵台甲鱼”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苗种。同时,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开展中华鳖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示范推广,采用自养“蛋白虫”和本地农产品配方,加工当天进行投饲,代替多年来以纯动物内脏及野杂鱼饲养方式,减少水体污染,防止了中华鳖病害发生,提高了中华鳖养殖的品质。
2022年,“灵台甲鱼”被农业农村部纳入“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进行了地理标志认证,已然成为达溪河畔的靓丽名片。2023年以来,灵台甲鱼繁育养殖在《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甘肃三农在线》等省市县媒体报道10次以上,积极借助电商销售等平台,让灵台甲鱼销往省内外,初步形成集繁育养殖为一体甲鱼产业,灵台甲鱼养生宴菜品分别荣获第26届兰洽会线上线下陇上美食博览会奖项,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创出一条致富之路。
撰稿:陈亚萍 编辑:朱瑞祥 审核:秦钧海
(平凉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