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30年)》政策解读

               来源:平凉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4-06-11 14:57
分享:


《平凉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规划(2021—2030年)》政策解读

 

为持续巩固提升平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成果,全面推进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按照生态环境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要求,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编制完成了《平凉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及过程

按照生态环境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规划到期后,应组织规划修编或重编的要求,《平凉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规划(2016—2020年)》到期后,2021年初市生态环境局委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研究院编制了《平凉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20212023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指标先后修订了3《规划》内容随建设指标反复调整20238月完成初稿并对接省生态环境厅评审,期间因建设指标调整,省生态环境厅暂停评审。202421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新的建设指标和规程,市生态环境局据此重新修编《规划》48书面征求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管委会和《方案》涉及的29个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意见,425日通过省级评审,按照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428日再次书面征求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意见59通过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520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根据讨论情况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5章,全面回顾了《平凉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规划(2016—2020年)》执行和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情况,深入分析了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机遇和挑战,谋划提出了平凉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巩固提升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

(一)总体目标。锚定平凉市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全面梳理平凉市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社会经济—人居文化—机制体制各方面创建的优势、机遇和挑战,在巩固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施重点任务、重点工程,从目标责任、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制度五大领域全面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水平,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引领绿色发展、厚植生态优势,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提供平凉样板,持续引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文明示范建设。

建设指标按照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建设指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建设指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的通知(环办生态〔20244号),结合平凉市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征及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明确平凉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指标体系,共包括目标责任、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制度5大领域目标责任落实、环境质量改善、生态质量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节能减排降碳增效、资源节约集约、全民共建共享、体制机制保障8项任务46具体建设指标(41项约束性指标和5项参考性指标)

重点任务一是建设目标责任体包括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制度、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严格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四个方面;二是建设生态安全体系包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区域生态保护监管、环境质量改善、城乡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碳排放达峰行动七个方面;三是建设生态经济体系包括推进建设绿色工业体系、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建成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探索培育生态产业、优化资源能源集约高效利用六个方面;四是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包括特色生态文化品牌、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持续完善生态文化传播体系四个方面;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括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推进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六个方面

重点工程规划紧紧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生态质量提升、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城乡环境治理、资源集约节约、节能减排减碳增效、生态文化宣传8大类,计划实施平凉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巩固提升重点工程120个,投资估算376.06亿元。其中:环境质量改善项目3485.35亿元,生态质量提升工程2236.14亿元,空间格局优化工程420.21亿元,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工程71.51亿元,城乡环境治理工程2725.01亿元,资源集约节约工程1317.54亿元,节能减排减碳增效工程11190.3亿元,生态文化宣传工程2个(正在谋划)。

保障措施包括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考核,强化资金统筹,强化科技创新,加大社会参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六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