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标本兼治提质效全面实现“双过半”
来源:平凉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4-07-01 16:16 |
泾川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
标本兼治提质效全面实现“双过半”
2024年以来,泾川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三新一高”总体要求和“2168”发展思路,以常态化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深入打好“三大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实现“双过半”。
一是扛指标、守底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作为底线任务,持续抓减排、控源头,基本实现了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目标。今年1至5月份,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率93.5%,同比上升6.4%;PM10平均浓度值为5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9.4%;PM2.5平均浓度值为3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9%,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季度管控目标。全县2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结果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省上考核全县的3个水功能区水质均达到目标要求。土壤环境方面,未发生重金属、石油等污染土壤问题,土壤环境质量及农用地土壤状况总体保持稳定。
二是遏增量、消存量,扎实整改生态环境问题。把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市级排查整治交办问题整改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机结合,全力推进整改落实。截至目前,两轮中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79个问题、交办的40件信访问题和省级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4个问题已全部清零。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8个,正在有序进行整改;交办信访问题7件,已完成整改6件,正在整改1件。2023年市级交办的15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3个,正在整改2个。
三是抓巩固、促提升,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聚焦燃煤等大气污染防治“六大标志性战役”,出台《泾川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办法》,按日开展巡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32人(次),交办整改问题81项,督促9个在建施工项目;对城区295户餐饮单位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设施正常运转。完成县级煤质抽检25批次,查处过往车辆带泥行驶、苫盖不严等违法行为8起,强化供热、建材等9家涉气企业日常执法监管,查处涉气违法案件1起,推进石化等重点企业及油品储运销环节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全面提升县域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三水统筹”协同治理,对全县19个城乡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全面检查,确保达标排放;完成了全县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制定《水源地环境风险问题整治工作方案》,建立健全5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台账档案,完成5处水源地保护区隐患问题排查并形成清单;半年来,县乡村三级巡河4994次,确保水体“长制久清”,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确定优先监管地块清单;常态化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地块排查工作;完成2023年度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排查,对治理完成黑臭水体进行“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县域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切实强化固危废管理,扎实开展全县涉废危险化学品重点行业环境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全县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清单,实行分类归档、跟踪督办、逐个销号、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的源头管理,严格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转移危废1010.63吨。
四是谋项目、争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紧盯中省投资导向,谋划黄河流域泾河干流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估算投资1.43亿元,正在开展实地勘察和前期论证工作;积极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实施泾川县集中式水源地保护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提级论证;争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300万元,实施菲达热力有限公司45MW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目前进展顺利;积极实施朱家涧水库水源地扫尾工程,目前已完成自验,计划近日完成竣工验收。
五是优服务、提效能,环境治理能力逐步增强。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严格按照创建要求,大力开展创建活动。目前,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正确把握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今年以来,共受理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3个,备案登记13个,变更排污许可证1个。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执法管理向基层延伸,督促乡镇按照生态环境执法管理赋权事项开展执法检查410人(次),检查排污企业195户(次),下发环境监察建议书14份,整改通知32份,督办通知3份,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起,调处各类群众信访投诉3件。
撰稿:薛小军 审核:王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