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全员压责全域保护全链监督推动生态环保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静宁分局 时间:2022-09-06 15:17 |
近年来,静宁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两山”理念,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压实各方责任,千方百计治污防污,坚决守牢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县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一是坚持党政主导,扛牢生态环保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2021年以来,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议11次、县政府常务会议10次,专项工作会议12次,专题学习研究生态环保相关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4个总体方案和10个专项行动方案,修订了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将环保考核比重由2016年的10%提高到15%。同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定期不定期明察暗访,开展生态环保工作督查30余次,压实落细环保问题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联合抓”的工作格局。
二是坚持分类施策,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坚持把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对各级各类督查反馈问题,主动认领、全盘接受,按照“一个问题、一个整改方案、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要求,组织生态环境、水务、住建、执法等行业主管部门,现场摸排,实地调研,靶向施策,将任务细化分解到相关乡镇、部门,建立责任清单,限期整改销号,跟踪督查问效。目前,第一轮、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已全部清零。第一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5类19个问题已整改完成18个。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交办的6个警示片问题已整改完成5个;督察反馈的21个问题已整改完成13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自查发现的7个问题已整改到位4个;市级督查反馈的18个问题已整改到位8个。
三是坚持多管齐下,全面加强综合治理。累计投入各类资金9.3亿元,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县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大气污染防治方面,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337天,优良比率达到94.4%,PM10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85,排名全市第一。今年1-7月份,空气优良天数182天,优良比率达到88.8%,PM10平均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1,排名全市第二。水污染防治方面,葫芦河静宁段出境断面水质综合评价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在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及地下水监测点水质达标率100%。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扎实做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强化重点行业企业污染防控,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进,148.44万亩耕地均属于优先保护类无污染地块。
四是坚持严管重罚,持续强化执法监管。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累计下发各类整改通知45份,监察建议书10余份,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5起,罚款39万元,全部办理到位。葫芦河流域管控方面,划定畜禽禁养区,加大餐厨垃圾废水日产日清力度,加强农贸市场屠宰企业和烧鸡小作坊水污染防治监管;采取封堵、归并、收集清运等措施,清理整治沿河排污口37个,葫芦河地表水污染物浓度大幅度降低。河道采砂管理方面,编制完成《静宁县2021-2023年河道采砂规划》,全县10条河流均设定为禁采区;累计开展联合执法4次,巡河10.5公里,查处非法采砂问题2起,罚款2万元,有效杜绝和防止了河湖“四乱”问题。矿山开采治理方面,关停石料厂3户、砖瓦轮窑企业14户,县财政投资600万元,对高速公路沿线的6户砖瓦企业生态破坏进行了分台阶恢复治理。加强尾矿库应急监管,配套建设雨水截洪明渠、山体排洪渠、防控应急池等设施,确保了汛期尾矿库安全。固废危废监管方面,完成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和2022年度管理计划备案69家。2021年处置危废38.37吨,处理率98%;处置一般工业固废8541吨,处理率78%;处置医废149.68吨,处置率达100%。扎实开展废弃危化品及危险废物集中治理,督促皓天医药公司等7家产废和处置企业开展自查,整改问题12条。重点企业监管方面,全县29户重点排污企业均建成污染防治设施,与县级在线监控平台联网。建成重点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9个、乡镇生活垃圾处理站6个,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
五是坚持多方联动,构建全民治理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开展“六一”“五进”宣传活动,录制《环保人之歌》演唱视频1部,发放宣传资料3万多份,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8000多人次,形成了“人人宣传环保、个个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静宁生态环境监测站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配备各类监测仪器33台。投资177万元建成了县级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配置执法记录仪等取证设备22台,环境执法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常态化推进县域内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扎实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进一步优化完善现场指挥、物资保障、救援处置等应急管理机制,为全县环境安全提供强力支撑,近年来未发生突发生态环境事件。
六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静宁苹果、生态环保、绿色建材等重点产业链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县果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2021年全县果品产量达到85.68万吨,实现产值48.67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达到7709元。实施净水厂、农村供水管网提升改造等生态环保产业链项目31项,总投资36.4亿元,目前完成投资4.3亿元。深挖全县绿色建材及智能制造产业资源,实施1亿块烧结空心砖、彩色精包装智能印刷生产线等项目18个。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2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达1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85%,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撰稿:厍掌印 审核:刘张住 责编:张雅静)
下一篇: 静宁县领导督查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