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网式”到“点穴式”平凉生态环境执法四维革新助力企业减负增效
来源: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 时间:2025-07-18 15:54 |
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创新建立“精准识别+精准协同+精准监管+规范执法”新模式,推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切实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涉企现场检查频次同比下降,企业环境问题整改率显著提升,规范执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一、精准识别:分类监管提升效能
以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为基础,结合日常监管情况和环保信用评价等级、行业产业类型、排放污染物类型、生产规模、生产周期特点等要素,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类标识化管理,分为一般排污单位、重点排污单位、特殊监管对象三类。对一般排污单位“无事不扰”,对重点排污单位“合理监管”、对特殊监管对象“重点盯防”,有效杜绝了以往的“拉网式”“运动式”检查方式。动态完善企业档案信息库,更新166家企业数据,同时将全系统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全部纳入检查人员名录库,进行标识化管理,通过科学编组、随机匹配的方式,实现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对象的科学匹配。
二、精准协同:计划统筹部门联动
科学制定年度执法计划,对入企执法检查事项全面梳理,公开《平凉市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有效统筹各类执法检查,按季度提前整合环评、排污许可、固体废物、辐射管理、在线监测等高频涉企检查事项,统一安排、统一检查行程,做到内部入企执法检查“应联必联”,减少重复检查。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现场检查同比下降37.7% ,提交检查记录同比下降39.1%。同时,建立跨部门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协作联动机制,针对多部门监管的企业或行业,共同制定抽查计划并统一实施检查,保证外部联合检查的协同精准,切实提升执法效能。
三、精准监管:科技赋能智慧留痕
推行智慧、无感式、非接触式执法模式,充分利用在线监测、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视频监控平台、用电用能数据平台等技术手段,非现场搜集问题线索,通过综合分析各类平台数据和违法线索,发现问题后及时固定证据,确需现场调查的再入企开展现场调查,以“数据留痕、数字说话,科技发力”助推精准执法,依托“扫码入企”监督平台和移动执法系统,实现检查全程留痕、数据实时上传,检查后企业评价。平凉市涉企行政检查全过程监督平台全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注册认证率超90%。
四、规范执法:严守底线强基固本
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理念贯穿于执法全过程,严守法律底线,全面落实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审批备案登记制度,杜绝任性执法、逐利执法。通过移动执法监管系统拦截不规范执法记录57条,抽查案件58件,纠正“打卡式执法”、笔录不规范、企业档案信息不完整等涉企检查违规问题12件。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推行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完善柔性执法机制,推动“严管”与“善治”深度融合,实现“力度”与“温度”并重。注重帮扶指导,以更加阳光、公正、高效的执法服务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供稿)
上一篇: 平凉市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机制
下一篇: 生态环境部召开警示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