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典型案例系列宣传②
来源:平凉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5-05-19 17:12 |
编者按: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5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在今年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展示我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果,自5月16日起,将遴选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典型案例在“平凉生态环境”微信平台陆续推送播出,以发挥示范引领和宣传作用。
—千年虬影·古槐王
近年来,崇信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将古树名木保护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资源普查,不断完善管护机制,加强科技支撑保障,强化管护责任落实,全面提升保护管理水平,使古树名木持续焕发勃勃生机。经过多次摸排,崇信县共确定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320棵,其中古树名木228棵,后续资源92棵,分16科21属22种。按生长区域分:锦屏镇129棵、新窑镇38棵、柏树镇11棵、黄寨镇25棵、黄花乡39棵、木林乡13棵、新窑林场10棵、龙泉寺景区26棵、五龙山景区6棵、古槐王景区17棵、城区6棵。最具代表性的华夏古槐王成功入选全国绿化委员会评选的“全国100株最美古树”之列,锦屏镇赵湾村2022年获评中国最美村镇乡风文明成就奖。
以树为“核”塑造绿色景观。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适地适树”思路,串点成线,串珠成链,精心打造古树名木“大观园”,成功创建华夏古槐王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古柏龙蟠被誉为国家AAAA级景区龙泉寺八景之一,佛教圣树娑罗树、奇特罕见三异柏和赵湾古树群等遍布村庄山野的古树名木引来众多游客“打卡”。
以树为“脉”传承古树文化。深入挖掘槐文化、唐代军旅文化、民歌民俗文化、乡村旅游文化,连续举办五届“古槐之恋”婚俗文化节和三届“相约重阳节·祈福古槐王”登高祈福活动,非遗节目弦子腔《三千年的古槐》登上国家文旅活动舞台,华夏古槐王作为平凉城市名片参加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竞演,CCTV10频道播出的《中国影像方志·崇信篇》以古树记专章讲述崇信古树名木故事,人民日报《科学守护古树名木》对崇信县古树名木管护做法进行专题报道,2023年华夏古槐王再次荣登央视3套“七夕”特别节目“古树下的告白”,同年,华夏古槐王景区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评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
以树为“媒”带动群众增收。开通“唐风槐荫·森林秘境”精品旅游线路,推出槐米茶、蜂蜜等“土特产”8种。以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和美乡村”创建行动为契机,依托赵湾古树群,倾力打造“古槐文化”主题公园,深度挖掘社火、秦腔等非遗文化,让往日老村落变成了游客打卡“新地标”,带火乡村旅游,实现了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互促,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古树名木资源带来的绿色福祉。
撰稿:陈亚萍 编辑:朱瑞祥 审核:秦钧海
(平凉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