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要闻动态

全域推动示范创建 加速推进绿色转型 平凉市聚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

               来源:平凉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4-08-14 16:45
分享:

近年来,平凉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聚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生态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崇信县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泾川县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崇信县、庄浪县、静宁县被命名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一是坚持谋篇布局高起点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建20231月,平凉市委五届六次全体会议作出《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的决定》,提出聚力打造陇东综合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文旅康养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农业精品培育示范区三基地两区建设目标,多领域、高层次打造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相互转化平凉样板20234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平凉市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1月省十四届人代会二次会议把支持“平凉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5月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平凉建设实施方案》将“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美丽平凉建设的重要载体专章部署。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发挥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引领作用始终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制定全过程,印发实施《平凉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30年)》,制定生态文明示范建设领域的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文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文旅康养等专项规划和方案30余项,全面构建了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规划体系。先后颁布实施《平凉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平凉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出台《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若干措施》《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领导干部干预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和处置制度》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和协同治理体系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等一系列系统、科学、完整、协同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河()长制、林长制、农田水利改革、生物多样性保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一批具有突破性、标志性的改革纵深推进。

三是坚持系统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认真抓好提气、降碳、强生态,治水、固土、防风险重点任务落实。实施增绿添景、生态屏障、绿色廊道建设等六大工程,近三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59.98万亩森林抚育7.6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到555.37万亩、覆盖率33.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28平方米。全市新建淤地坝、示范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722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6.87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塬面保护106.88平方公里,汭河崇信县城段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实现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13.02万立方米。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面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全市15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7个,重点野生动物保护率达到96%以上。成功申报争取历史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修复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301个、661公顷。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累计淘汰燃煤锅炉800多台,完成8382.5万千瓦燃煤机组和3220蒸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67户工业炉窑企业实施了综合治理中心城区空气优良率保持稳定全市36个重点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部建成,13个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全部达标,优良水体比例(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类标准)100%14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6个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全部达标。协同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82%89%85%

四是坚持绿色转型,加速释放生态产业效益。坚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底色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拓展文旅、农旅、林旅、康养、乡村旅游等多产融合业态生态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紧盯陇东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加快构建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为引领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特色产业梯次跟进的“1+N”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印发《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工作任务清单》《绿色煤电产业专项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煤炭资源一体开发和延链增值坚持以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市建设试点为统揽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全面启动农业精品培育示范区创建因地制宜推广()等多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整乡跨县全域推进绿色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静宁县、庄浪县纳入国家苹果产业集群项目区庄浪县纳入国家马铃薯产业集群项目区平凉红牛跻身全国重点打造的50个产业集群。坚持以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品牌为引领深度挖掘好山好水好资源扎实推进温泉、中医、森林、运动、旅居、美食六大康养业态开发,大力推进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创新构建了以崆峒山为龙头、大云寺·王母宫和关山大景区为两翼的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田园、森林康养等林()旅融合产业开发林下种养、生态观光等项目打造十大乡村旅游线路和26个林()草生态示范园。

五是厚植生态文化,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理念。坚持把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市、县()党委和市直各部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在各级培训班中开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题课程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和中小学校教学计划加强党员干部群众生态文明素质培养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积极倡导新能源车共享单车无纸化办公等绿色低碳行为动广大群众把弘扬崇尚节约理念树立绿色环保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之中努力做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常态化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实践成果在全社会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共识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感知度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撰稿:杨虹颖    审核:张会超